观复旦大学陈果情商课有感

  很久前看到的一个视频,趁着没课就认真的从头看了一遍,其中的朋友论,寂寞论,孤独论,对我来说是各种启发,解决了自己以前的不少疑惑。

  首先,我以前对朋友这个概念确实过于模糊。在我身边,确实有很多很多认识的人。可是我依旧觉得,我找不到人可以说心里话。然后,我就觉得自己没有一个朋友,都是玩伴,都是过客。然后一种孤独感油然而生。其实到底什么是朋友,我确实理解错了,我原本以为,朋友就是可以无话不说,无话不谈。朋友就是分享自己喜悦哀乐,在困难的时候能拉一把,在开心的时候能一起欢乐。现在想想,这么理解确实比较自私了。感觉就是找一个人专门为我服务。陈果老师说:朋友是无用的——无功利之用。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无用这个词,仿佛一个闸门般,让我堆积已久的苦水宣泄一光,豁然开朗。原来自己并不是没有朋友的。那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情谊,其实一直有围绕在身边。有那么一两个人,不会只是因为玩,因为无聊,因为烦躁就去联系,然后喝酒,玩乐。不会只有在痛苦,难过,抱怨的时候就去找他或她出来去诉说。也不会有什么麻烦就去找他们寻求帮助。只是在生活的不经意间想起。然后一个简单的电话。问候。只是在一个温暖的午后,约在一起喝茶,看杂志。不会觉得在一起就一定要叽叽喳喳,及时都在干自己的,玩手机或者看书也不觉得冷清尴尬。这,其实才是朋友。不会阿谀奉承,也不会恶语相向。和他或她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到自由自在。执手相看无语,却心事了然。

  回想到自己,轻轻一笑。我有朋友的,不多。却还是很开心。

  再说孤独和寂寞。我本来就知道,孤单跟寂寞是不一样的,寂寞是内心的寂寞,而孤独只是老是一个人。没想到的是陈果老师把孤独提升到了如此的高度。她说: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,她高傲、优美,完全是精神的自由。孤独,是需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,做到“如我所是”,完全不需要装扮、做作,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。孤独不是故作姿态,孤独是一种心境。沉默未必是孤独,孤独没有任何形式,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。可见,孤独是一个人自我选择的生活模式,是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,孤独的人不是无趣的,恰恰相反他们是有意思的。因为孤独的人懂的如何让自己充满乐趣,而不是通过一些社交活动,通过人群。他们更懂的生活。

  现代大学生,大部分都大喊着寂寞,然后出入各种娱乐场所,参加各种大小活动。他们却不知道为什么,每次参加完以后,会更觉得寂寞。到底什么是寂寞?寂寞是一种病,是一种精神的饥饿。既然是病,就需要治疗。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?方法就是人群,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。而人群的治疗分为两种。一种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脉,这仅仅是互为功利(确实有用,不过不会有真正的朋友);还有一种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,这是廉价的交往。可见,寂寞是可怕的。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牢笼。因为寂寞的人无所适从,焦躁不安。他们的思想从贫瘠而荒芜,产生自我厌弃感。大学生屡屡发生自杀案例,我想也不过如此把。

  很庆幸,我不是寂寞的,我已经习惯于一个人的生活。但也没什么好开心的。因为我算不上孤独,我只是把自己处于一个自己的世界里面而已,缺乏的是思考,缺乏的是自我的反省,自我的认识。还是会受很多外在条件的影响,所以,要想成长,自己还需要改变。

《观复旦大学陈果情商课有感》评论数:0

发表评论